自动化学院
设为首页  |  加入收藏
 学院首页  学院概况  专业设置  师资队伍  实验实训  招生就业  学院动态  学生工作  培训与考证  学校首页 
学院动态
学院动态
您的位置: 学院首页 » 学院动态 » 正文
11电气7班干部工作倦怠心理分析、解决报告
2011-10-23 00:00 11电气7班    (点击: )

班干部工作倦怠心理分析解决报告

在心理学文献中,工作倦怠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,主要是指长期卷入情感要求的情境而导致的一种身体、情感和心理的耗竭状态,同时也是指个体的态度和行为以负性的形式发生改变的过程。常见表现还比如:对班级的事务不积极,做事拖拉没有效率等。

一、主要原因

班干部产生工作倦怠的主要原因有:

有工作的意愿,但缺乏能力,不知如何做好事情,总是得不到老师的表扬,产生迷茫。

有意愿,也有能力,但深感得不到老师的“授权”,束手束脚。

其他同学不理解、不配合,甚至风言风语,由此产生了不合理的认知情绪,严重丧失了工作的热情和信心。

学习任务紧,怕耽误学习时间,学业上落后于其他同学。心理学研究表明:长时间高强度的学习和过度紧张会使个体出现疲乏、焦虑、压抑、学习能力下降,甚至身心衰竭等倦怠心理现象。

缺乏自信心。

劳动成果得不到肯定和认可,产生消极感。

二、心理分析及辅导

(一)克服倦怠的关键在于端正其态度

采用了理论说服的方法:知识改变命运,但将来要立足社会,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,还要具备一定的适应能力、人际协调能力等综合能力,而班干部工作恰恰能培养这些能力。这样从理论上来说明班干部工作的积极意义,激发他们当班干部的欲望。

曾经有一位63岁的老人从纽约市出发经过长途跋涉,克服了重重困难,步行到达了迈阿密市。在那儿有位记者采访了她。他想知道,路途中的艰难是否曾经吓倒过她?她是如何鼓起勇气,徒步旅行的?

“走一步路是不需要勇气的,”老人答道,“我所做的就是这样。我先走了一步,接着再走一步,然后再一步,我就到了这里。”

只要你迈出了第一步,然后再一步步地走下去,你就会逐渐靠近你的目的地。如果你知道你具体的目的地,而且向它迈出了第一步,你便走上了成功之路!

(二)培养坚韧的人格,奠定做好班干部的基础

人的归因模式有两种,一是内归因,二是外归因。外控的人由于将事件和成就归因于强有力的他人或机遇,因而比内控的人更容易体验到倦怠。而内归因的人相信通过自己的态度改变、勤奋努力可以改变事情的结果(但内归因要注意一个度)。有研究表明,人格的坚韧性越高,则应激反应越低,倦怠的程度亦越低。以一种被动的、防御的方式应对应激事件的个体较多地体验到倦怠,而积极应对的个体则较少地体验到倦怠。因此,我加强内外控方式的引导,多开展一些活动锻炼培养班干部的坚韧人格,这是一种有效的途径。

(三)认清角色,帮助协调好与其他同学的关系

研究表明,当个体不得不面临冲突性的工作要求时,角色冲突就发生了,当个体缺乏足够的信心去完成任务时,角色模糊就出现了。角色问题,特别是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,与个体体验到的工作倦怠水平具有积极的正相关。另外,缺少反馈与倦怠也有相关性,较少参与决策的人具有较高的倦怠,因此,班干部对班级管理缺乏一定的自治与工作倦怠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。

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。作为班干部一定要紧密联系同学,这样工作才能顺利开展。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出现班干部和同学脱离,甚至对立起来的情况。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:一是有些同学当上班干部以后,产生特权思想,为所欲为,引起其他同学的不满;二是由于班干部要经常向班主任汇报工作,引起其他同学的误解,认为他们是在打小报告,从而疏远了与班干部的关系。这些角色冲突的出现都会影响班干部的工作。

那么如何解决呢?对于第一种情况,要求班干部在工作、学习中要以身作则,用孔子的话来说: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”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其他同学的尊重。对于第二种情况,主要是有些同学认为班主任了解情况后,就会去惩罚他们,因此要做好同学们的思想工作,让他们认识到班主任了解班级情况是为了更好地管理班级,是为了帮助同学解决问题、帮助他们进步,而不是去惩罚哪一个同学。

关闭窗口

 

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▪ 自动化学院 管理